選擇權


  在星級餐廳吃過自助餐吧?
  面對五花八門,看起來色香味俱全的菜色,你會選擇吃什麼呢?
  由於是吃到飽自助餐,不管吃什麼、吃多少,花費是固定的,因而你擁有完全自由、沒有任何壓力的選擇權──想吃什麼就吃什麼,「你」就是選擇的主宰,而你選擇的主要參考,是你想吃什麼、吃什麼對你好!
   


  很簡單也很直覺的道理,講起來好像是廢話,然而換一個場景就可能變得很複雜。
  好比說遭遇某一件事情,你對這事的心情選擇、處理態度,是憤怒或喜悅、快樂或痛苦、冷靜或激動、寬恕或仇恨……,不也類似自助餐五花八門的菜色,選擇權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?
  

  每一種處置都好像自助餐的一道菜,你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力。
  請問你選擇的主要參考是什麼?
  任隨情緒左右?
  或是選擇對自己好……,或是更正確地說,讓自己後來過得更健康、更快樂的處理態度?
  假如面對某一件事情你選擇了某一種處理態度,事後引發許多後遺症,也讓自己十分不快樂,下次面對類似事情,你還會選擇相同的處理態度嗎?
  例如兒子言語頂撞你,你拍桌喝斥,甚至動手教訓他,如此造成家庭失和、父子反目──這是你期望的結果嗎?
  這種結果對你以及你的家人好嗎?
  如果不好,下次再發生類似事件,聰明的你應做什麼選擇?
  就如同吃自助餐,瞧見金黃酥脆的炸蝦,你挑了兩隻,吃了一口才發覺蝦肉太小、麵皮太厚、口感不脆、含油量過多。
  縱然浪費,你也可能當場把盤裡的炸蝦當成剩菜丟棄。
  或是最起碼,當你再度來到菜檯,絕不會選擇同一道炸蝦。
  同樣的,面對某一件事情的處理態度,事後如果發現對自己不好,下次再碰上類似事情,不就應果斷地採取另一種態度?
  很簡單也很直覺的道理,然而我們中間的大部分人,往往被心情左右而傻乎乎地放棄了選擇權。
  別忘了選擇權完完全全掌握在你的手中!
  甚至你應從事件發生之初就看透事後的利弊得失。
  例如你和某位朋友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,接著引發爭論,然後在眾人面前他辯贏了你。
  你後續的反應可能是:佩服他,因為他的見解與口才勝過你;懷恨在心,因為他在眾人面前羞辱你。
  對心情而言,這是剎那的一個選擇。
  這選擇很微小,因為只是一念之間。
  這選擇也可以很巨大,因為它衍生的後果有天壤之別──如果選擇佩服,後來你們可能成為更好的朋友;如果選擇懷恨在心,肯定要不了多久這位朋友便會成為你的敵人。
  別忘了:你當朋友是敵人,朋友就會真的成為敵人;你當敵人是朋友,敵人終究也會成為朋友。
  小小的選擇,衍生的差異不巨大嗎?
  別忘了選擇權完完全全掌握在你的手中,為了對你好(不是對你的朋友好),你應該做出什麼選擇呢?
  當然,你可以質問:心情是能選擇的嗎?
  好比說失戀、被情人拋棄,可能快樂嗎?
  沒錯,心情很難選擇,然而看待一件事情的角度,選擇權卻在我們自己。
  
  好比說兒子頂撞你。
  告訴你一個小祕密:我的兩兒一女經常在言辭上頂撞我!
  沒什麼好奇怪,因為我們家是絕對的自由教育,兒女成長於自由自在的環境,主觀意識強烈,經常和我意見相左唱反調。
  每當他們在言辭上頂撞我,我是如何處置?
  痛斥他們一頓?
  第一次真如此,很快我就發現,這只會造成家庭失和、父子關係破裂,很長一段時間讓我陷於惡劣的心境。
  這對我、對我的家人,都是不好的結果。
  因而我心裡清楚地明白:痛斥兒女是愚蠢的處置。
  我必須做出改變。
  這改變是從看待這件事情的角度──別人眼中我辯才無礙,如果兒女有本事和我辯論,不代表他們的能力不比我差?
  總比唯唯諾諾,凡事奴顏婢膝要好吧?
  這一轉念,從此我對兒女的頂撞就轉換了一個心情──我兒不比我差,這有何不好?
  是不是這樣?
  面對某一件事情的心情選擇,完完全全掌握在你的手中。
  經歷一次選擇,如果覺得對自己不好,下次就應該換一個選擇。
  這簡單的道理就跟吃自助餐一樣。
  別傻乎乎地任由心情左右你。
  西洋有句諺語:人之所以不安,不是因為發生的事情,而是因為他們對發生事情所產生的想法。
  說得多好啊──事情本身是一回事,那是次要的,你對這事情產生的想法,那才是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