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些人不管做什麼事情,都習慣撐到最後一刻才動手。
例如信用卡繳款,如果規定在下個月一日之前付清,他就非得拖到這個月的最後一天才去銀行。
或是和朋友約會,他必定把時間算得恰恰好,直熬到最後一分鐘才出門。
再例如學生放連假,有些人習慣先寫完家庭作業,才放鬆心情好好玩一玩;但也有人是先大玩特玩,等到假期快要結束,再想辦法「趕」家庭作業。
這種「習慣拖到最後一刻」的行為模式,肯定存在你身邊的某些朋友身上。
甚至你就是這樣的人。
我很怕這樣的人,因為有過幾次痛苦的經驗。
例如有一次和朋友一同出國,我們要搭早上十點的巴士到機場。然而到了早上八點五十分,接近出門的時候,他卻匆匆出門說要去銀行。
我問他去銀行做什麼?
他說要繳信用卡費用。
因為如果再不繳,明天就過期。又因即將出國,再回來已是六天之後,勢必要付一筆逾時罰款。
可以想見將要出門之際,他是行色匆匆、手忙腳亂。
明明前一天我還打了電話,叮嚀過好幾次;他都說沒問題,一切都準備好了。
另外有一次,我和幾位朋友在士林官邸看菊花展。我知道其中一位朋友約了生意夥伴,兩人當天下午三點碰面要談事。可是當時間到了兩點半──是我認為應該離開赴約的時刻,他卻悠閒自在地說「不急」。
是不急,如果交通順暢,從士林趕到市區的約會地點要十五分鐘。
他不疾不徐逛到最後一分鐘,這才上車前往約會地點。
不幸那天一路塞車。迫不得已,我們只好沿途飆車闖路肩,多次違反交通規則,險象環生,最後還是遲到了十幾分鐘。
你不曾有過這種痛苦的經驗嗎?
每當碰到類似的事情,我心裡都萬分好奇:為什麼他們要把自己逼到死角?
人生在追求什麼?
不就是日子過得「輕輕鬆鬆、怡然自得」?
凡是違反這原則的任何事情,我能避開就想盡了方法避開。
好比說繳交費用,只要接到帳單,「有空又順道」的時候我必定提前繳納。
因為「有筆錢沒繳」就是「一件事」,而「一件事」沒完成以前就是心頭的一個「壓力」──我不喜歡這種感覺。也因此,管他跟誰約會,我必定提前出門。
我這一生赴約遲到的次數屈指可數──不容易吧?
由於「準時赴約」對我是一件「正事」,因此我必定預留合理的時間。免得因約會的時間快要到了,而我還在半途趕路,讓自己心裡產生壓力。
又好比第二天我必須出門處理某件重要事情,前一晚我必定會準備好次日的穿著、收拾可能使用的物品,將它們擺置妥當,再坐下來慢慢想一遍,確定沒有遺漏任何事情,這才上床,安安穩穩睡一覺。
這就是我的習慣。
例如信用卡繳款,如果規定在下個月一日之前付清,他就非得拖到這個月的最後一天才去銀行。
或是和朋友約會,他必定把時間算得恰恰好,直熬到最後一分鐘才出門。
再例如學生放連假,有些人習慣先寫完家庭作業,才放鬆心情好好玩一玩;但也有人是先大玩特玩,等到假期快要結束,再想辦法「趕」家庭作業。
這種「習慣拖到最後一刻」的行為模式,肯定存在你身邊的某些朋友身上。
甚至你就是這樣的人。
我很怕這樣的人,因為有過幾次痛苦的經驗。
例如有一次和朋友一同出國,我們要搭早上十點的巴士到機場。然而到了早上八點五十分,接近出門的時候,他卻匆匆出門說要去銀行。
我問他去銀行做什麼?
他說要繳信用卡費用。
因為如果再不繳,明天就過期。又因即將出國,再回來已是六天之後,勢必要付一筆逾時罰款。
可以想見將要出門之際,他是行色匆匆、手忙腳亂。
明明前一天我還打了電話,叮嚀過好幾次;他都說沒問題,一切都準備好了。
另外有一次,我和幾位朋友在士林官邸看菊花展。我知道其中一位朋友約了生意夥伴,兩人當天下午三點碰面要談事。可是當時間到了兩點半──是我認為應該離開赴約的時刻,他卻悠閒自在地說「不急」。
是不急,如果交通順暢,從士林趕到市區的約會地點要十五分鐘。
他不疾不徐逛到最後一分鐘,這才上車前往約會地點。
不幸那天一路塞車。迫不得已,我們只好沿途飆車闖路肩,多次違反交通規則,險象環生,最後還是遲到了十幾分鐘。
你不曾有過這種痛苦的經驗嗎?
每當碰到類似的事情,我心裡都萬分好奇:為什麼他們要把自己逼到死角?
人生在追求什麼?
不就是日子過得「輕輕鬆鬆、怡然自得」?
凡是違反這原則的任何事情,我能避開就想盡了方法避開。
好比說繳交費用,只要接到帳單,「有空又順道」的時候我必定提前繳納。
因為「有筆錢沒繳」就是「一件事」,而「一件事」沒完成以前就是心頭的一個「壓力」──我不喜歡這種感覺。也因此,管他跟誰約會,我必定提前出門。
我這一生赴約遲到的次數屈指可數──不容易吧?
由於「準時赴約」對我是一件「正事」,因此我必定預留合理的時間。免得因約會的時間快要到了,而我還在半途趕路,讓自己心裡產生壓力。
又好比第二天我必須出門處理某件重要事情,前一晚我必定會準備好次日的穿著、收拾可能使用的物品,將它們擺置妥當,再坐下來慢慢想一遍,確定沒有遺漏任何事情,這才上床,安安穩穩睡一覺。
這就是我的習慣。
因為我不喜歡壓力。 不管做什麼事情,我寧可事先多做準備、早出發,好讓自己「行有餘力、動有餘地」。
「行有餘力、動有餘地」除了臨到事來不會慌亂,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「控制」。
好比說打網球,發球的時候應該只使用「七分力」。
會打網球的朋友都清楚,發球時如果使盡全力,那會難以控制球的方向。
同樣的道理,高爾夫球也只能使用「七分力」揮桿。
另外像是提著水桶走路,是滿滿的一桶水好行動,或是只倒七分滿?
甚至吃飯也是一樣。
不信的話試試看,今天晚餐吃十分飽,保證你躺在床上會不太舒服。
更別說吃的是不容易消化的肉類,肯定會讓你輾轉難眠。
假如吃飯都如此,投資還用說嗎?
不管機會有多難得、勝算有多高,總是要往壞的方面思考一下。
世間沒有絕對的事情。
如果把所有錢都砸下去,失敗了怎麼辦?
退休這十幾年,我碰過幾個投資的機會。每當我找二哥商量,他總是保守地說:「目前你生活無慮,家人也都沒有經濟壓力。如果投資成功,你不見得會更幸福:可是,如果失敗呢?」
開始的時候我非常不以為然;然而,慢慢地我悟出了其中道理。
講白了就是:如果衣食無慮,何苦要孤注一擲、拚盡全力?
因為任何投資都需要一大筆錢,都需要我拿房子去抵押貸款。如果成功,當然好。如果失敗呢?
其次,縱然成功,賺了更多的錢,對我目前「怡然自得」的生活會有幫助嗎?
可是失敗,讓家人背上貸款的壓力,我今後的日子要如何過下去?
不要說多大的數目,單單是五百萬元,就足以讓我平靜的生活整個天翻地覆!
想通了這個道理,如今我變得和二哥一樣保守,管他誰找我合作什麼生意,只要扯到投資出錢,我十之八、九就是「謝謝」。
盡可能保持行有餘力、動有餘地,在生活中不要把自己逼到死角,凡事留一點空間,是幸福人生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