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

 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,作者是李家同,內容十分感人。
  假如你已經看過這篇文章,此時不妨再看一遍。

〈陌生人〉

  說起來,這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。當時,我被派到美國去接收一架電腦,三十年前,這是一件大事,我們要受訓三星期之久。
  公司替我們找到一家特別的旅館。
  這家旅館在華盛頓波多馬克河的河畔,有極大的園子,房子是所謂殖民地時期白色古色古香的建築物。最令我難忘的是旅館的家具,全部盡量維持殖民地時代的典雅型式,連我的房間裡還放了一個大的瓷壺,是可以拿來洗手的那一種。
  每天晚上七點,旅館搖鈴表示吃飯的時候到了,所有的旅客一起下樓去吃晚飯。
  老闆是一位女士,一定會和我們大家一起吃飯。
  雖然是洋飯,可是頗有美國南方人的口味,大家一面吃飯,一面聊天,氣氛極好。
  我雖然很怕吃洋飯,居然每晚都吃得津津有味。
  客人們大多數都是年輕人,我到現在還記得一位來自紐約的律師,常告訴我們他在紐約遇到的危險事件。另一對年輕夫婦是一家跨國公司的會計師,兩人都是高薪,在蜜月旅行。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電子工程師,也每天和我們吃飯,他沒有開口過,大概英文太差了,我猜他有聽沒有懂。
  我住了不久以後,就注意到旅館裡有一位長住的老太太,這位老太太一個人住一間房,每天下午會到園子裡去散步,總有一位男侍者悄悄地跟著她。這位老太太對人和善,可是對我們的談話,是無法插嘴的,只能對大家微笑。
  每次吃完飯,她都會謝謝大家,先行離去。
  因為她是老太太,大家照例都會站起來送她,以示禮貌,老闆娘一定會陪她走回房間。
  我們幾位同事對這位老太太很感興趣,因為長期住這間旅館是相當昂貴的,可是這位老太太卻又不像是有錢人,她一點架子都沒有,而且對大家還特別客氣,每次侍者給她加菜,她一定左謝右謝。
  有一天晚上,大概十一點半左右,我們被滿旅館的嘈雜人聲弄醒了,原來老太太不見了,她房間的房門大開,旅館年輕男旅客都被抓起來找她,因為園子極大,又在河邊,很多人摸黑在園子裡找她。
  小陳和我都認為老太太一定夢遊到外面去了,看到十幾位年輕人在園子裡找,我們決定開車出去找。
  我們沿著右邊轉彎到大路上去,就這麼巧,果然看到糊塗老太太在路上走,已經有一輛汽車停了下來。
  我們趕到,老太太居然認識我們,也肯跟我們回去。
  我們像英雄似地回到了旅館,大家都來恭喜我和小陳,老闆娘看到老太太平安歸來,如釋重負,弄了一杯熱的巧克力,強迫老太太喝。
  老太太仍然笑咪咪地不斷地謝謝大家,她看到了老闆娘,對她說:「真要謝謝妳,妳根本不認識我,還對我這樣好,讓我住在這裡,從來不向我要房租。要不是妳,我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住。」
  老闆娘聽了這番話,幾乎昏過去,後來索性走到隔壁房間放聲大哭。
  我和小陳對老闆娘的這種反應,深感不解。第二天早上,在吃早餐的時候,老闆娘來找我們,一方面謝謝我們,一方面解釋這位老太太究竟是誰。
  原來老太太其實是老闆娘的母親,只是她得了老年癡呆症,忘了這位女兒,以為老闆娘是陌生人,因此對老闆娘心存感激,她老是笑咪咪地,也是因為她認為自己真有福氣,晚年有陌生人供給她吃住,使她無憂無慮地生活。
  雖然老太太自己很高興,她的女兒心裡總是很難過,眼看著自己母親,卻不能叫一聲母親,難怪她聽了老太太的那番話以後,會難過得幾乎昏了過去。
  我們不久就離開美國。
  三年以後,我到華盛頓出差,有一天下午沒事,特地開了車子,拜訪我住過的那家旅館。
  旅館一切如常,生意顯然非常好,老闆娘一眼就認出了我,邀我留下來喝咖啡。她告訴我,她母親過世了,在過世之前,她母親一直快快活活的,因為她以為大家都是陌生人。陌生人對她那麼好,當然心情一直很好,她無疾而終,在睡夢中過去的。
  我問老闆娘有沒有很遺憾,自己的媽媽始終不認識她?
  她說剛開始確實如此,後來想開了,就因為她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症,一直以為她是由陌生人奉養,她母親才會如此快樂。
  自從她母親去世以後,老闆娘開始她新的生涯,決定以她的餘生專門奉獻給陌生人,做一個好的義工,因為她知道這樣做,會使很多人非常快樂。
  老闆娘帶我去一家老人院,出發前,她帶了一大盒她們旅館廚房當天烤出來的蛋糕和餅乾。
 

  老人們看到她來,都很歡迎,正好是下午茶時間,咖啡和茶由院方供給,糕餅全部由她提供,因為是現烤的,香氣撲鼻。
  老闆娘命令我和她一起服侍這些老人們。
  看到老人們對我們的感激,我感到十分快樂,也深深地瞭解為什麼老闆娘喜歡替陌生人服務。
  老闆娘事後告訴我,要去服侍老人的人多得不得了,她每週可以去一次,是因為她帶糕餅去。
  我在那裡被一位老先生逮到了,他和我大談電腦。
  他退休以前是一家飛機公司的電腦工程師,進了老人院以後,從來沒有人和他談電腦,我被他抓個正著,整整談了一個小時,還是院方管理員來解救我。
  雖然我累得半死,可是想到這位老人家可以痛痛快快地找人聊想聊的事,也覺得不虛此行。
  自從這次以後,我也開始做義工了。
  做義工永遠是替這些陌生人服務。絕大多數的時候,我們連對方的名字也弄不清楚,對方更弄不清楚我們是誰。可是我知道,我們雙方都快樂。被陌生人服務會因感激而快樂,替陌生人服務當然不會帶給我們任何物質上的好處,可是只要看到對方如此快樂的表情,自己焉有不快樂之理?

 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。
  或許意境有點高,但卻引起我極大的感觸。
  感觸什麼呢?
  人與人之間一旦套上某種「關係」,許多應該「感恩」的事情似乎就變得「理所當然」。
  由於是理所當然,所以無須感恩。
  好比說,下班的時候你很辛苦、很累,某位和你沒有特別關係,也不是偷偷愛慕你的同事,好心到你家,為你做了一頓可口的晚餐。
  或是,你在高雄遺失錢包,沒錢坐火車回台北,某人卻不求任何回報地幫你買了車票。
  碰到上述情形,你心裡會不感激對方的幫助嗎?
  可是,如果做菜的是你太太,買車票的是你父親,你還會心存同等程度的感激嗎?
  的確令人失望,然而那卻是事實──人與人之間一旦套上某種關係,好比說父子、夫妻、兄弟、朋友……,可能他為你做了許許多多的事,都會因為這層關係而變成理所當然。
  例如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兒女餵大,辛苦工作賺錢供兒女吃、穿、花用……,甚至送他們出國留學、幫忙照顧孫子、代繳購屋的頭期款……,這些付出,就因為付出的是父母──是父母天經地義應該盡的義務,某些子女就覺得受之無愧而無須感恩。
  真的無須感恩嗎?
  沒錯,養兒育女是父母的天職。可是,難道你沒在報紙上看過凌虐子女的父母?你不知道有許多大學生靠半工半讀,或是向銀行貸款籌措上學的學費?更別說還有性侵親生女兒的狼父!
  一樣米養百樣人,這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有。
  在今日如此勢利、如此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,你應該如何與人應對──哪些事情你該做,哪些事情又不值得你去做?
  以下就是我的淺見,不見得正確,僅提供你參考。
  首先,你應該明白「人生如戲」。
  有時候,我真的把自己的人生當成一場戲。
  例如在家裡,面對兒女,我要唱父親的角色;面對老婆,我要唱丈夫的角色;面對兄姊,我要唱弟弟的角色;面對父母,我要唱兒子的角色。出到社會,面對長官,我要唱部屬的角色;面對部屬,我要唱長官的角色;面對朋友,我同樣要唱朋友的角色。
  每個角色都有上台的時刻,也有應演的戲碼。
  一旦輪到我上台,我都希望參與的是一齣完美……,或至少順暢的演出。
  可是,大部分時候不是由我唱獨角戲。
  一齣戲的好壞,必須看所有參與演出的演員是否稱職。
  某些時候我的運氣好,遇到好的搭檔演員;有的時候也無可避免,會遇到一些不努力、不用心的爛演員。
  遇到好的演員,我必定要求自己盡量配合,讓這一齣戲圓滿地演下去。
  遇到爛的演員,我會試圖導正他,希望他能改變,慢慢地成為一個合格的演員。
  至於導正力度的大小,那完全決之於他和我的親密程度。
  血緣關係越近、感情越好,我的耐性就越大,願意投入的精力也越高。
  不過,一旦我自覺已經盡了力,對方卻一意孤行,這時不管他是誰,我只會搖搖頭,黯然走下戲台,拒絕和他繼續演下去。
 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對的。
  沒有誰天生該為別人做什麼事情──這個看似「不難懂」的道理,在現實生活之中卻變得十分複雜。
  複雜的原因,是大家習慣「放大」自己帶給別人的恩,又傾向「縮小」自己帶給別人的害,因而看不清楚自己在別人心中的角色。
  以為自己是一個稱職的好演員,其實卻不是。
  到底誰演得好、誰演得差,誰盡力、誰偷懶……,彼此檢討這些,實在是很傷感情的一件事情。
  或許,我們都該學習〈陌生人〉文中那位老闆娘的母親,把每個人都看成是一個陌生人,對於別人為你做的任何事情,都能夠抱著感恩的心情。
  如此,你的人際關係會改善許多,人生也必然會快樂許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