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「你幸福嗎」這四個字,心中會不會隱隱然一痛?
坦白說,活在今日壓力過重、競爭過烈的社會,自認活得幸福的朋友,可能只占我們之中的一小部分。
假如你不同意,不妨先想想幸福的定義是什麼?
什麼是幸福?
最簡單、最直覺的檢測標準是心情「好、壞」所占的比例。
好比說幸福的一天可能是: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眠,整天心情大部分是愉悅、平靜的,而且幾乎沒有生氣的時刻。
這準確嗎?
對不起,不準確。
因為可能是這一天你沒有碰到任何困難,所有事情都處於順境。可是,如果第二天碰上一連串的麻煩事,你又將如何?
例如陳水扁當選總統的頭幾個月,他的心情必然大部分時刻都處於愉悅甚至興奮的狀態。然而環境一旦轉變,他下台失勢,不再是大權在握的總統,他還幸福嗎?
這時「幸福」兩字是不是已悄然離他遠去?
由此可知,心情好、壞所占的比例,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,這不全面,也不客觀。
今天我想提出另一種檢測幸福的方法。
那就是:
坦白說,活在今日壓力過重、競爭過烈的社會,自認活得幸福的朋友,可能只占我們之中的一小部分。
假如你不同意,不妨先想想幸福的定義是什麼?
什麼是幸福?
最簡單、最直覺的檢測標準是心情「好、壞」所占的比例。
好比說幸福的一天可能是: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眠,整天心情大部分是愉悅、平靜的,而且幾乎沒有生氣的時刻。
這準確嗎?
對不起,不準確。
因為可能是這一天你沒有碰到任何困難,所有事情都處於順境。可是,如果第二天碰上一連串的麻煩事,你又將如何?
例如陳水扁當選總統的頭幾個月,他的心情必然大部分時刻都處於愉悅甚至興奮的狀態。然而環境一旦轉變,他下台失勢,不再是大權在握的總統,他還幸福嗎?
這時「幸福」兩字是不是已悄然離他遠去?
由此可知,心情好、壞所占的比例,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,這不全面,也不客觀。
今天我想提出另一種檢測幸福的方法。
那就是:
你心中存在多少期望得到的事物?
好比說大學聯考得到優異的成績,進入長久以來嚮往的名校。
暗戀某人,希望吸引那人的注意,進而贏得對方的愛。
期待進入某大公司,獲得優渥、穩定、具發展潛力的工作。
渴望談成一大筆交易,賺取豐厚的佣金。
獲得長官的肯定與重用,成為同仁們眼中的當紅炸子雞。
…………
以上種種,只要上了年紀,肯定都經歷過、感受過。
在奮力爭取與等待答案的過程中,可能你日日夜夜提心吊膽,分分秒秒不敢鬆懈。
這種日子或許很刺激,然而不幸福。
即使你和郭台銘一樣富有,和習近平一般大權在握,只要心中存在許多期望的事物,你就不可能幸福。
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、九。
當然,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期望。
如此人生還有什麼意義?
我說的期望是一種「比較」,也就是達成目標的「強烈程度」。
好比說購買彩券,希望中頭獎,贏取數億彩金的期望。
或是將所有積蓄押在一場賽馬,如果贏就飛黃騰達,輸就傾家蕩產。
同樣是期望,這兩種有多麼巨大的不同啊!
人生之中,期望得到的事物越多,幸福的感覺就越低。
假如還存在那種「非成不可」的期望,幸福的可能就更低了。
因為大部分期望都決之在人(別人),而非在己。
好比說期望某人愛你、期望做成某筆交易、期望贏得某位長官的肯定、期望得到某個工作……,它的決定權不全都在別人嗎?
即使大學聯考,成績看似決定在自己平常的努力,然而考試當天的身體狀況、試卷難易、考題猜測準確度……,會不影響到考試成績?
而這些影響,又有多少決之在人,多少決之在己?
別以為期望的事物少,只是單純的知足常樂、淡泊名利。表面上看的確如此,而且這兩個條件或多或少都占了一定比例。
然而再往深一層看,絕不只如此。
幸福最關鍵的條件是:想要的、該有的,幾乎全有。
好比說愛情,誰可能全無期待?
假如心裡存在一個深愛的人,而同時很確定對方深愛著自己,這時愛的感覺充滿內心,但不會對對方抱持過度期待。
又好比財富,如果已經擁有穩定的收入,能夠確保家人的生活,這時對額外的收入就不會抱著「非有不可」的態度。
我就是如此衡量自己的幸福程度。
拿這個標準衡量人生,與你相比,或許我比之不如。然而與周邊的親朋好友相比,我肯定自己是最幸福的人。
我的生活之中是有一些期望,然而強烈的期望,甚至「非成不可」的期望,的的確確,我一個都沒有。
目前我的生活與工作,不管什麼事,我幾乎都抱持可有可無的態度。
別以為因此我做事就馬馬虎虎。
事實上剛好相反。
管他什麼事,我始終抱持「不然就不做,不然就做絕」的態度。
只是在我紮紮實實、盡心盡力努力過後,對於事情的結果,是成或敗、是輸或贏,我多半抱持坦然接受的態度。
說完全不影響心情,當然不可能。
只是快樂、哀愁的程度,和別人比較起來,我淺了、短了許多。
也因為幸福由此界定,我對人生的另一個感想是:人越活,與他人的互動就越少。
為什麼?
如果沒有太多期望,自然而然就不太想和別人應酬。
什麼是應酬?
不想笑的時候笑、不想喝的時候喝、不想吃的時候吃、覺得低劣還要稱讚、覺得混濁還要同流……。
誰喜歡應酬?
明明不喜歡,為什麼要加入?
不就是對什麼有什麼期望嗎?
期望少的人並非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。
反而我挺喜歡和朋友吃吃飯、聊聊天,特別是知心老友,大家講話沒忌諱,彼此往來無利益糾葛。
你有這種朋友嗎?
這種朋友不必多,也不可能多,能有一、兩個,人生在友誼方面就屬於幸福之流。
最後講一句我講了不知多少遍的話:
我之所以比別人幸福,不是我擁有的比別人多,而是我期望的比別人少!
最起碼截至目前為止,每年聖誕節唯一的一次禱告,我年復一年都是說:主啊,謝謝您過去一年對我的照顧,阿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