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,利用假日到宜蘭參觀「綠色博覽會」,同行的除了我們這一家,另有一對夫婦帶了他們兩位女兒。
大清早七點半,我們分乘兩輛車從桃園出發,經過北宜高速公路,趕在九點開園之前抵達。購買門票時我詢問工作人員,參觀整個園區大約需要多久時間?
回答是兩到三個小時。
之所以要問時間,是為了預訂中餐。我還特別放寬時限,打電話到餐廳訂了下午一點半的一桌合菜──整整四個半小時參觀園區,夠寬裕了吧?
再看現場,綠色博覽會是利用宜蘭舊有的「武荖坑」風景區,簡單搭建了十三個參觀點(圖一)。
大清早七點半,我們分乘兩輛車從桃園出發,經過北宜高速公路,趕在九點開園之前抵達。購買門票時我詢問工作人員,參觀整個園區大約需要多久時間?
回答是兩到三個小時。
之所以要問時間,是為了預訂中餐。我還特別放寬時限,打電話到餐廳訂了下午一點半的一桌合菜──整整四個半小時參觀園區,夠寬裕了吧?
再看現場,綠色博覽會是利用宜蘭舊有的「武荖坑」風景區,簡單搭建了十三個參觀點(圖一)。
圖一:綠色博覽會園區示意圖
只有十三個參觀點,需要兩、三個小時?
入園以後我特別放慢腳步,管他有趣沒趣,都花了不算短的時間(以我的標準)欣賞、照相(相片一至五)。
入園以後我特別放慢腳步,管他有趣沒趣,都花了不算短的時間(以我的標準)欣賞、照相(相片一至五)。
相片一:園區大門
相片二:水上人家
相片三:幸福單車館(裡面陳列老舊與現代單車)
相片四:夢的迷宮
相片五:傾洩花園
如今回頭看相片,畫面似乎不錯。可是,當天走在園區,除了「夢的迷宮」(相片四)還具創意,其他是走過、看過,幾乎就忘了的普通景致。
講一句實在話,若不是園區「狹長」,來回走一趟就耗去不少時間,否則即使是「慢慢地走,慢慢地看」,一個小時也會結束。
我雖這麼感覺,同行的夫婦卻表現出令人意外的高昂興致。
不管什麼參觀點,也不管什麼布置,他們都非常有興趣。哪怕是一棵樹、一朵花,他們一家四口似乎都要研究討論一下。
能照相的景點是左一張、右一張。
有DIY活動的機會也絕不錯過。
而且,我發自內心地感覺,他們樂在其中,一家人都玩得十分盡興。
如此一來,他們參觀的時間是我的兩、三倍。
開始我還跟著他們慢慢走,後來實在受不了,只好分成兩組──我們一家走在前面,他們一家跟在後面。
參觀到一半,兩家人完全脫節了。
若不是中餐時間訂在下午一點半,後來打手機請他們加快腳步,那一天還真不知會參觀到什麼時候。
我們離園的時間已接近下午一點半──整整參觀了四個多小時。這中間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等待,也始終好奇:為什麼他們對那麼普通的事物如此有興趣?
是我沒耐性嗎?
要講「耐性」,我可以保證,同行的若是我那幾位做生意的朋友,一個小時之內他們就會吵著離開。
想到這,我猛然憶起,某次和那幾位做生意的朋友到郊外踏青,一行人行色匆匆往山上爬;回程下山,放慢腳步才發現,我們曾經穿過一片柚樹林,枝頭上長滿了綠色的柚子。
好多、好大的柚子,竟然視而不見!
不就是因為腳步太快,只專注在「攻頂」,根本沒有時間,也沒有心情欣賞兩旁的景物?
可悲啊,我們習慣快速的生活步調。
為什麼慢不下來?
急著追逐生活中的主要目標。
好像跑百米,選手兩眼只盯著前方的終點線,誰會留意兩旁的景致?
由於只專注於人生的重大目標(賺錢、升官、出名),當然會忽略生活中值得欣賞的細小事物。更麻煩的是,這種專注,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「無趣」──和目標無關的事物,全都引不起我們的興趣。
各位不妨捫心自問:如今你對什麼事物仍保有高度興趣?
在夜市吃一盤臭豆腐?
到戲院看一場電影?
專心讀一本小說?
走在郊外,蹲下身子欣賞路旁的野花?
靜靜地坐在森林,閉眼聆聽身邊的鳥叫、蟲鳴?
……
我不知道你對什麼事物仍保有興趣,但是非常肯定,比之於年輕時候,你現在的興趣必定少了很多。
也就是生活越來越無趣。
是不是年紀越大,人就變得越來越無趣?
除了賺錢、升官、出名,其他管他什麼事情,我們都變得不太有興趣。
當我們對大部分事物都不再有興趣,那就是不幸福的開始。
突然之間,我很羨慕《生活》乙文中提到的那位長輩,如今她八十三歲高齡,仍對大部分事物保有高度的興趣。
我忽然也很羨慕同遊宜蘭的那對夫婦,他們和我年齡相當,卻不像我如此這般沒趣。
對細小事物仍保有興趣,是幸福人生的第一法則。
第二是什麼?
懂得愛人──很簡單,卻又很高深的道理。
之所以很簡單,是如果你有所體會,無需任何人解釋,你也懂。
之所以很高深,是假如你沒有體會,不管誰說什麼,你都會嗤之以鼻。
不必解釋,時間到了就會明白。
雖然不解釋,但請牢牢記住:愛人看起來是付出,其實是收獲──這句話,可能陳樹菊女士(相片六)的體會最深。
講一句實在話,若不是園區「狹長」,來回走一趟就耗去不少時間,否則即使是「慢慢地走,慢慢地看」,一個小時也會結束。
我雖這麼感覺,同行的夫婦卻表現出令人意外的高昂興致。
不管什麼參觀點,也不管什麼布置,他們都非常有興趣。哪怕是一棵樹、一朵花,他們一家四口似乎都要研究討論一下。
能照相的景點是左一張、右一張。
有DIY活動的機會也絕不錯過。
而且,我發自內心地感覺,他們樂在其中,一家人都玩得十分盡興。
如此一來,他們參觀的時間是我的兩、三倍。
開始我還跟著他們慢慢走,後來實在受不了,只好分成兩組──我們一家走在前面,他們一家跟在後面。
參觀到一半,兩家人完全脫節了。
若不是中餐時間訂在下午一點半,後來打手機請他們加快腳步,那一天還真不知會參觀到什麼時候。
我們離園的時間已接近下午一點半──整整參觀了四個多小時。這中間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等待,也始終好奇:為什麼他們對那麼普通的事物如此有興趣?
是我沒耐性嗎?
要講「耐性」,我可以保證,同行的若是我那幾位做生意的朋友,一個小時之內他們就會吵著離開。
想到這,我猛然憶起,某次和那幾位做生意的朋友到郊外踏青,一行人行色匆匆往山上爬;回程下山,放慢腳步才發現,我們曾經穿過一片柚樹林,枝頭上長滿了綠色的柚子。
好多、好大的柚子,竟然視而不見!
不就是因為腳步太快,只專注在「攻頂」,根本沒有時間,也沒有心情欣賞兩旁的景物?
可悲啊,我們習慣快速的生活步調。
為什麼慢不下來?
急著追逐生活中的主要目標。
好像跑百米,選手兩眼只盯著前方的終點線,誰會留意兩旁的景致?
由於只專注於人生的重大目標(賺錢、升官、出名),當然會忽略生活中值得欣賞的細小事物。更麻煩的是,這種專注,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「無趣」──和目標無關的事物,全都引不起我們的興趣。
各位不妨捫心自問:如今你對什麼事物仍保有高度興趣?
在夜市吃一盤臭豆腐?
到戲院看一場電影?
專心讀一本小說?
走在郊外,蹲下身子欣賞路旁的野花?
靜靜地坐在森林,閉眼聆聽身邊的鳥叫、蟲鳴?
……
我不知道你對什麼事物仍保有興趣,但是非常肯定,比之於年輕時候,你現在的興趣必定少了很多。
也就是生活越來越無趣。
是不是年紀越大,人就變得越來越無趣?
除了賺錢、升官、出名,其他管他什麼事情,我們都變得不太有興趣。
當我們對大部分事物都不再有興趣,那就是不幸福的開始。
突然之間,我很羨慕《生活》乙文中提到的那位長輩,如今她八十三歲高齡,仍對大部分事物保有高度的興趣。
我忽然也很羨慕同遊宜蘭的那對夫婦,他們和我年齡相當,卻不像我如此這般沒趣。
對細小事物仍保有興趣,是幸福人生的第一法則。
第二是什麼?
懂得愛人──很簡單,卻又很高深的道理。
之所以很簡單,是如果你有所體會,無需任何人解釋,你也懂。
之所以很高深,是假如你沒有體會,不管誰說什麼,你都會嗤之以鼻。
不必解釋,時間到了就會明白。
雖然不解釋,但請牢牢記住:愛人看起來是付出,其實是收獲──這句話,可能陳樹菊女士(相片六)的體會最深。
相片六:榮獲亞洲富比士傑出善心人士英雄人物榜,熱心助人的菜販陳樹菊女士
想要擁有幸福的人生嗎?請做到以下兩件事:
第一,不要成為無趣的人。
第二,懂得愛人。
做不到這兩項,不管事業如何成功,手中擁有多少財富,官階升到多高,生活也必定不快樂、不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