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與錯


  小時候,老師教我們要「明辨是非」,許多長輩也告誡我們:對的就是對的,錯的就是錯的,不可以黑白不分。
  真如此嗎?
  上個月帶家人到高雄出遊,由於大兒子臨時有事必須趕回台北,我幫他買了一張高鐵車票,一家人再送他到左營高鐵站。
  站在車站的閘門外,因為老大是第一次搭乘高鐵,我指著前方說:「等下走那個電扶梯,到底下的月台上車。」
  沒想到,這時老婆卻說:「應該走那邊的那個電扶梯,到樓上的月台上車。」
  我聽得當場怒道:「左營哪來的『上面的月台』?它只有底下的月台。」
  可是,老婆堅持道:「我上次就是到上面的月台上車。」
  眼見我們要吵起來了,老大出聲勸道:「沒關係,我進去以後自己問,不就知道了?」
  我沒理會老大的意見,直接走向閘門,問明了服務人員,確定我是對的,再轉身告訴老婆:「聽到沒有,沒有上面的月台!」
  這時,家人的臉色都不好。老大甚至挖苦道:「好吧,證明你是對的,你高興了吧?」
  我當然不高興。
  為了證明我是對的,把一家人都搞得不高興。

  這也讓我回想起當年接艦,全艦二十幾位官兵一同出國受訓。我是副艦長,唯一的長官是艦長。
  有一次在教練儀的操演訓練中,我瞧見螢幕出現一個奇怪的符號,出現沒多久就消失了。
  我把這現象告訴艦長,他脫口便說:「不可能!」
  可是,我很肯定,繼續解說我看到了什麼。
  艦長用力搖了搖手,說這不重要,也不可能,教我不必再講了。
  我忍著沒有爭下去。幾天以後,居然又讓我碰到同樣的情形。這一次,我特別記下鍵盤的輸入過程,並急忙打斷進行中的訓練,想要告訴艦長當初我是對的。
  艦長的態度依舊──不想聽,因為他覺得不可能,也不重要。
  這一次我很堅持,硬是拉著他來到螢幕前,要他親眼見證我的輸入過程。
  瞧見那個奇怪的符號,艦長勃然大怒,當眾對我訓斥起來。
  訓斥什麼我早就忘了,因為他講到一半,我就轉身拂袖而去。
  不難想見,艦長發怒、副艦長翻臉,全艦的氣氛低迷到了極點!

  人老了以後,開始會慢慢檢討自己往日的言行。
  兩件事連在一起,令我不得不自我檢討:對、錯,有那麼重要嗎?
  正巧,最近看到一篇文章,我摘要其中一段如下:

  日本一位著名演員,某次上台演出之前,他的一位朋友提醒他:「哎,你的鞋帶鬆了。」
  他低頭看了看,趕緊蹲下把鞋帶繫緊,並連聲向他的朋友道謝。
  等他的朋友走開,他又蹲下身子,悄悄把鞋帶解開。
  別人正好瞧見他的一舉一動,疑惑地問他是怎麼回事。
  他說:「我扮演的是個旅人,鞋帶鬆了正好可以表現出旅人的舟車勞頓。」
  「你為什麼不把這個原因告訴你的朋友呢?」
  「我的朋友之所以提醒我,是出於對我的關心;假如我跟他解釋,只是想說明演戲的技巧,這機會以後多的是。無論在什麼場合,最重要的是以感謝的心態接受別人的關愛,並能給予回報。」

  聽完這位演員的說明,你有什麼感想?
  幾個禮拜以前,我和老婆的一群同學聚餐,地點在萬里山區的餐廳。
  吃到一半,服務生送上一盤清蒸魚,味道很好。某同學吃了一口,好奇問:「這是什麼魚啊?」
  同桌的另一位同學,這時搶著說:「蘇眉。」
  聽到蘇眉,我當場睜大雙眼,幾乎脫口要說:「這怎麼可能是蘇眉!」
  可是,緊接著我就想起前面的幾個教訓,於是忍著沒講。現在,那一天聚餐的同學都不在,我偷偷告訴你是怎麼回事。
  首先,蘇眉在台北的高檔餐廳我吃過好幾次(都是有錢的大老闆請客),一條一斤左右,售價在六千到八千元之間。
  這裡是位於台北郊區,萬里小地方的平價餐廳,一條蘇眉的正常要價,可能超過一桌酒席的賣價。
  其次,因為我吃過蘇眉,所以認得蘇眉(相片一)。

相片一:這是蘇眉。注意牠的嘴唇,那是海鮮中的極品
  當然,我的見識可能有誤,但還有第三個原因。蘇眉最好吃的部位是魚頭──飽含膠質;尤其是魚的嘴唇,味鮮脂厚,是極品中的極品。
  就好像大閘蟹,珍貴的部分是蟹膏,不是蟹肉。
  同樣的,蘇眉好吃的部分是魚頭,而不是魚肉。
  那天吃的如果是蘇眉,大家應該搶著吃魚頭,而且要把它啃得「屍骨不存」。
  結果呢?
  一整個魚頭沒人碰,因為它不好吃。
  看到這,你應明白我能夠講出一長篇道理,用來證明盤子裡擺的不是蘇眉。
  可是,那天我一句話沒講。
  有什麼好講的呢?
  對、錯,沒那麼重要。
  假如那一天,說明魚是蘇眉的是餐廳老闆,說完以後要我們付蘇眉的價格,對不起,我鐵定出聲反駁。可是,這只是餐桌上同學之間的閒聊,錯了又如何?
  別忘了《淑女與紳士》乙文,我自己曾經說過的一條準則:即使別人犯錯,也不要公然指出而令他難堪。
  不要讓別人公然難堪,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禮儀。
  話雖這麼講,也請你注意,我不是教你是非不分,做一個面面取巧的好好先生。
  要看場合、視狀況!
  以後再碰到類似情形──你覺得別人說錯了某一件事──請你冷靜思考以下三個問題:
  一、別人一定錯,你一定對嗎?
  凡事不要太篤定哦!

  二、縱然別人說的是錯的,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果嗎?
  沒錯,有可能你是對的;但假如不當場指正,會造成什麼後果?
  例如大兒子走進高鐵站,若他真往高一層的月台走去,到了上面,沒看到鐵軌,還會傻乎乎地等在那兒嗎?
 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是無關緊要。
  對或錯,很多時候沒有那麼重要,不值得我們費唇舌去和別人爭論。

  三、指正別人錯誤時,留意自己的態度和口氣。
  不要嗤之以鼻,更不要一副瞧不起別人的口吻。
  別忘了,當眾糾正別人的錯誤,其心態是要證明「你錯、我對」,其行為是在炫耀「你劣、我優」──這會讓別人很沒面子。
  如此,會不會讓對方惱羞成怒?

  以上,是日後碰上「你認為別人出錯」,應認真思考的三個問題。
  尤其對家人,在剝去「客套」的面具以後,彼此往往會失去耐性。
  此時你也不妨冷靜回想一下,難道你從不曾和某一位親人,為爭論一個毫無意義的「對、錯」,弄得氣氛十分僵硬?
  好比說家裡的拖鞋該放在哪個位置、炒蔬菜要不要先加薑片、煮湯是先放鹽或後放鹽、用完餐應立即清洗碗盤、房間該整理到什麼程度、不用的東西應隨手丟棄……;本來這些都是小事,家人也都不太在意,卻在日復一日的頻繁接觸中,小事被慢慢放大,然後雙方就盯著這些小事,大家越看越火,最終忍不住而爆發,並開始不理性地堅持:什麼是對、什麼是錯!
  其實,這些事情是對或錯,又如何?
  對能對到哪呢?
  錯又能錯到哪?
  許多事情的對錯,根本不重要。
  重要的是用心,是對別人的尊重,以及對整體和諧氣氛的追求。
  年紀越長、見識越廣、心態越成熟,就越能體會「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」的重要。想要把什麼事情都搞得水落石出、什麼道理都說得一清二楚,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?
  人吶,有時候還是胡塗一點的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