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請大家看一小段文章。
《九歲蒂勒的答案》
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,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。在不到十年的時間,迅速躋身法國五十大富豪之列。一九九八年,他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醫院去世。臨終以前他留下遺囑,把四億六千萬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,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;另提供一百萬法郎作為獎金,頒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。
巴拉昂去世以後,法國《科西嘉人報》刊登了他的遺囑。
遺囑中巴拉昂說,我曾是一位窮人,去世時卻是一個富人。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祕訣帶進棺材,現在祕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私人的保險箱內。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。誰若能回答「窮人最缺的是什麼」,且答案和我鎖在保險箱中的祕訣相同,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。當然,那時我已無法為他的睿智而歡呼,但是他可以從那只保險箱中取走一百萬法郎的獎金,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。
遺囑刊出之後,《科西嘉人報》收到大量信件,也收到各式各樣的答案。
絕大部分人認為,窮人最缺的是金錢,除此之外還能缺什麼呢?
還有一部分人認為,窮人最缺的是機會,一些人之所以窮,就是因為沒遇到良機。
另一部分人認為,窮人最缺的是技能,現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;一些人之所以成為窮人,是因為學無所長。
還有人認為,窮人最缺的是別人的幫助和關愛,每個黨派在上台以前,都給失業者大量的許諾,然而上台後真正關心他們的又有幾個?
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答案,比如窮人最缺的是美貌、是價格昂貴的外套、是寬敞的住房……;總之,答案千奇百怪。
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,律師和代理人按照他生前的交代,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只保險箱。
所有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一封來信中,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祕訣。
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:窮人最缺的是野心!
頒獎之日,《科西嘉人報》的記者帶著所有人的好奇,問年僅九歲的蒂勒:「為什麼想到的是野心,而不是其他答案?」
蒂勒說:「每次我姐姐把她十一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,總是警告我說:不要有野心!不要有野心!我想,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。」
巴拉昂的謎底和蒂勒的回答見報以後,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動。
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年輕的富翁,就此話題接受採訪時,都亳不掩飾地承認:野心是永恆的生命動力,是所有奇蹟燃燒的火種。
看完這篇文章,你有什麼感想?
假如我現在只有二、三十歲,肯定看得是似懂非懂。
可是,如今我已過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紀。尤其是最近,說來或許是巧合,我對「野心」兩字格外有一種深刻的感觸。
例如不久之前的文章《財富與快樂》,我曾經提到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有錢人。
猜得到是什麼原因嗎?
沒有錯,我沒有成為有錢人的野心。
什麼是野心?
對名利權勢的「非分之心」!
所謂「非分」,就是非本分所應得的部分。
例如學生時期就立志將來要當總統;或是才進入社會、身無分文之時,卻妄想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億萬富翁。
對於這種「非分之心」,我過去沒有,今天沒有,未來更不會有。
而只要沒有這種「非分之心」,「好果子」就永遠不會輪到你──這是我活了五十多年之後,最近這一段日子最深刻的感觸。
之所以有這種深刻的感觸,是因為活到今天,無論在官場或商場,我看過太多人的起起伏伏、成功失敗,最終得到一個結論: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,其先決條件是他有「一定要成功」的野心。
管他是賺大錢、升大官,如果你抱持「可有可無」的心態,通常最後的結果就是「無」。
例如你擔任某大學副校長的任期中碰到校長出缺,你自恃平日教學認真、名節高亮、學經歷齊全,而認為校長之職非你莫屬,以致沒有採取任何「積極爭取」的行動,最終你可能在眾人的掌聲中接任校長的工作嗎?
機率低之又低啊!
十之九九會落入其他野心同仁的手中。
官場如此,商場更是如此。
因為官場的官位,永遠都存在。
例如校長,即使所有夠資格的候選人都不願意擔任,最終還是會產生一個校長。
至於商場,想要成為富甲一方的成功商人,那絕無僥倖從天而降的可能。
百分之百要具備成為大老闆的野心,然後長期落實在生活之中。
所有我認識的大老闆,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「老闆個性」,那就是先設定一個頗具野心的目標,然後不輕易改變、不輕言放棄,在大部分人都認為撐不下去的時候,他們仍然會堅持下去。
羨慕這些具備「老闆個性」的成功者嗎?
不必!
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,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態度。
講好聽的,這些成功者是「堅此百忍、執著專一」,其實這和「死纏爛打、一意孤行」又差了多少?
更何況,即使他們表面成功,私底下拚鬥的日子也不好過。
人生,看你怎麼選擇。
知足常樂、與世無爭,是一種過法。
呼風喚雨、出人頭地,也是一種過法。
很簡單的道理,然而許多人都是「想一種,做一種」──心裡想呼風喚雨、出人頭地,現實生活之中卻是沒有作為、遇難即退;你說,這種人有成功的可能嗎?
野心、野心……,想要成就偉大的事業,請先從心裡立定一個「非分之心」做起!
《九歲蒂勒的答案》
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,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。在不到十年的時間,迅速躋身法國五十大富豪之列。一九九八年,他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醫院去世。臨終以前他留下遺囑,把四億六千萬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,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;另提供一百萬法郎作為獎金,頒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。
巴拉昂去世以後,法國《科西嘉人報》刊登了他的遺囑。
遺囑中巴拉昂說,我曾是一位窮人,去世時卻是一個富人。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祕訣帶進棺材,現在祕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私人的保險箱內。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。誰若能回答「窮人最缺的是什麼」,且答案和我鎖在保險箱中的祕訣相同,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。當然,那時我已無法為他的睿智而歡呼,但是他可以從那只保險箱中取走一百萬法郎的獎金,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。
遺囑刊出之後,《科西嘉人報》收到大量信件,也收到各式各樣的答案。
絕大部分人認為,窮人最缺的是金錢,除此之外還能缺什麼呢?
還有一部分人認為,窮人最缺的是機會,一些人之所以窮,就是因為沒遇到良機。
另一部分人認為,窮人最缺的是技能,現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;一些人之所以成為窮人,是因為學無所長。
還有人認為,窮人最缺的是別人的幫助和關愛,每個黨派在上台以前,都給失業者大量的許諾,然而上台後真正關心他們的又有幾個?
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答案,比如窮人最缺的是美貌、是價格昂貴的外套、是寬敞的住房……;總之,答案千奇百怪。
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,律師和代理人按照他生前的交代,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只保險箱。
所有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一封來信中,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祕訣。
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:窮人最缺的是野心!
頒獎之日,《科西嘉人報》的記者帶著所有人的好奇,問年僅九歲的蒂勒:「為什麼想到的是野心,而不是其他答案?」
蒂勒說:「每次我姐姐把她十一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,總是警告我說:不要有野心!不要有野心!我想,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。」
巴拉昂的謎底和蒂勒的回答見報以後,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動。
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年輕的富翁,就此話題接受採訪時,都亳不掩飾地承認:野心是永恆的生命動力,是所有奇蹟燃燒的火種。
看完這篇文章,你有什麼感想?
假如我現在只有二、三十歲,肯定看得是似懂非懂。
可是,如今我已過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紀。尤其是最近,說來或許是巧合,我對「野心」兩字格外有一種深刻的感觸。
例如不久之前的文章《財富與快樂》,我曾經提到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有錢人。
猜得到是什麼原因嗎?
沒有錯,我沒有成為有錢人的野心。
什麼是野心?
對名利權勢的「非分之心」!
所謂「非分」,就是非本分所應得的部分。
例如學生時期就立志將來要當總統;或是才進入社會、身無分文之時,卻妄想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億萬富翁。
對於這種「非分之心」,我過去沒有,今天沒有,未來更不會有。
而只要沒有這種「非分之心」,「好果子」就永遠不會輪到你──這是我活了五十多年之後,最近這一段日子最深刻的感觸。
之所以有這種深刻的感觸,是因為活到今天,無論在官場或商場,我看過太多人的起起伏伏、成功失敗,最終得到一個結論: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,其先決條件是他有「一定要成功」的野心。
管他是賺大錢、升大官,如果你抱持「可有可無」的心態,通常最後的結果就是「無」。
例如你擔任某大學副校長的任期中碰到校長出缺,你自恃平日教學認真、名節高亮、學經歷齊全,而認為校長之職非你莫屬,以致沒有採取任何「積極爭取」的行動,最終你可能在眾人的掌聲中接任校長的工作嗎?
機率低之又低啊!
十之九九會落入其他野心同仁的手中。
官場如此,商場更是如此。
因為官場的官位,永遠都存在。
例如校長,即使所有夠資格的候選人都不願意擔任,最終還是會產生一個校長。
至於商場,想要成為富甲一方的成功商人,那絕無僥倖從天而降的可能。
百分之百要具備成為大老闆的野心,然後長期落實在生活之中。
所有我認識的大老闆,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「老闆個性」,那就是先設定一個頗具野心的目標,然後不輕易改變、不輕言放棄,在大部分人都認為撐不下去的時候,他們仍然會堅持下去。
羨慕這些具備「老闆個性」的成功者嗎?
不必!
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,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態度。
講好聽的,這些成功者是「堅此百忍、執著專一」,其實這和「死纏爛打、一意孤行」又差了多少?
更何況,即使他們表面成功,私底下拚鬥的日子也不好過。
人生,看你怎麼選擇。
知足常樂、與世無爭,是一種過法。
呼風喚雨、出人頭地,也是一種過法。
很簡單的道理,然而許多人都是「想一種,做一種」──心裡想呼風喚雨、出人頭地,現實生活之中卻是沒有作為、遇難即退;你說,這種人有成功的可能嗎?
野心、野心……,想要成就偉大的事業,請先從心裡立定一個「非分之心」做起!